[12] 邢昺疏:《尔雅注疏》。
反观从孔广森开始,几代拘守文献考证路数的学者所写的关于公羊学的著作,他们由于不能把握公羊学说中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精华,缺乏批判精神,因而使公羊学说失去活泼的生命力,在哲理上陷于枯萎。在此书的《叙》中,他即申明其著述的宗旨是大力阐发圣人之微言大义。
原《公羊》中的礼制或寓有褒贬义,但殊难发挥。此后,康有为在广州两次与廖平见面,接受其影响,确立了今文公羊学观点。而去掉了发挥改制以《春秋》作新王这些道理和引申的说法,公羊学就失去了灵魂,只剩下躯壳。这就是通三统,由此引申出改制之说。故此,他对《公羊传》开端元年春王正月极为重视,称为建五始,作为正奉天辞的第一项。
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,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90年代获得初步发展,使维新运动有了一定的阶级基础。②《春秋属辞》卷一存策书之大体。◇《荀子·礼论》: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
◇《春秋繁露·深察名号》:质于禽兽之性,则万民之性善矣。◇ 史部:《史记》(7见)、《前汉书》(19见)、《后汉书》(8见)、《晋书》(10见)、《宋书》(18见)、《魏书》(6见)、《宋史》(17见)、《资治通鉴》(9见)。◇《老子》第77章: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(方按:他本其事前多有务,读作人道象焉,务其事而不务其辞。
古人时常在不同意义上的使用此词。虽天报之未殒,而人道之有终……人道当指人的一生。
……欲知人道,从其欲。◇政论:《群书治要》(21见)、《读通鉴论》(29见)、《清经世文编》(38见)。◇《大戴礼记·世代》:子曰:天道以视,地道以履,人道以稽。(2)子部:《老子》(《道德经》)、《论语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(南华真经)、《孔子家语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商君书》(《商子》)、《鹖冠子》、《六韬》、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春秋繁露》、《新序》(刘向)、《法言》、《中论》、《说苑》(刘向)、《盐铁论》(桓宽)、《申鉴》(荀悦)、《风俗通义》(应劭)、《新书》(贾谊)、《新语》(陆贾)、《论衡》(王充)、《潜夫论》(王符)、《世说新语》(刘义庆)、《中说》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、等。
◇《礼记·大传》:人道亲亲也。◇《宋书》卷44〈列传第四·谢晦〉:槛送京师于路,作《悲人道》。◇《管子·四时》:人道以六制,房注:六者,兼三材之数。这是古人对人道的一个定义,带有明显的规范性色彩,强调人道为人所当行之道。
◇《龙川集》卷17〈歌·谪仙歌有序〉:欣观《李白集》,高吟数篇,皆古今不经人道语。另外本表在分类上将《困学纪闻》《揅经室集》《十驾斋养新录》等小学类著作归入经部,同时分出政论、类书、通书三种,以突显本文主题。
人禀天也,阴阳之气以生,故以制人。◇《汉书·王莽传》有司徒典致文瑞,考圜合规,主司人道,五教是辅,帅民承上,宣美风俗,五品乃训。
总的来说,宋代文献中人道出现次数偏多,包括《临川文集》、《龙川集》、《宋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册府元龟》、《通志》等中人道出现次数一般在15次上下甚至达30余次。类书,即《北堂书钞》(虞世南)、《艺文类聚》(欧阳询)、《太平御览》(李昉等)、《册府元龟》(王钦若等)。人道指人生道路? ◇《魏书》卷94〈列传阉官第八十二·仇洛齐〉:我养子,兼人道不全,当为兄弟试祸福也。◇《文子·符言》:既闇且聋,人道不通。内涵 (a)指个人之道 包括生命之道、修养之道,亦可指个人生活方式、人生道路,等。五者一得于天下,民无不足无不赡者。
◇《史记·乐书》:乐必发诸声音,形于动静,人道也。指人事或社会现状,中性,无褒贬,常见: ◇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夏五月火始昏见。
……斸根而服,七日而思人道,十年而生数男,头白变黑,遂以名此草。◇《通典》卷101〈礼六十一 凶二十三·为废疾子服议〉:今有狂痴之子,不识菽麦,不能行步,起止了无人道,年过二十而死。
◇《春秋公羊传·隐公二年》:春秋之始也何休注:夫妇者,人道之始,王教之端。[3] 电子版古籍来源主要有三:(1)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《四部丛刊09增补版》全文检索系统(含《四部备要》)网络版电子检索系统之〈初编〉、〈续编〉及〈三编〉部分,表中简称《四部丛刊》。
如果是复数,人道就是人群或社会之道,包括人伦之道、治理之道或政治之道等。(c)指人间秩序之道 常指治道或政道,亦与王道义近。今按:人道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含义,可从外延与内涵两方面看。◇《朱子语类》卷21〈论语三·学而篇中·君子不重则不威章〉:人道惟在忠信,不诚无物。
◇《史记·乐书》‘治定功成,礼乐乃兴。(本文发表于《曾子学刊》第二辑,曾振于主编,上海三联书店,2020年6月) 主要参考文献 古文献主要采自《四库全书》和《四部丛刊》。
如果作单数,人道就是指个人之道,包括个人的人生之道,包括其生活之道、修养之道甚至生理之道等等。(子思子从喜怒哀乐章) ◇《汉书·杨雄传》称世异事变,人道不殊,杨雄所谓人道包括知玄知默,守道之极。
◇ 《庄子·寓言》:年先矣,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◇《孟子·尽心上》: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赵注:无使人为己所不欲为者,无使人欲己之所不欲者,每以身况之,如此则人道足也。
◇《礼记·三年问》:三年之丧,人道之至文者也。◇《二程全书·伊川经说·诗解·蝃蝀》:苟惟欲之从,则人道废,而入于禽兽矣。亲亲故尊祖,尊祖故敬宗,敬宗故收族。◇ 《定盦文集·续集·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》:人道苍茫十四年(无题,小别湖山开头) ◇《艺文类聚》卷41〈乐部一·论乐:晋陆机《君子行》曰:天道夷且简,人道险而艰。
◇ 《荀子·非相》: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,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,故人道莫不有辨。◇《礼记·丧服小记》:亲亲、尊尊、长长,男女之有别,人道之大者也。
◇《论衡·说日篇》:人道有为,故行求。……寒暑有代谢,人道每如兹。
今据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四部丛刊》及《四部备要》中部分重要文献电子检索,按经、史、子、集分类统计人道一词在古文献中的使用情况,列出下表: 据上表,先秦以来中出现次数超过5次的部分文献有: ◇经部:《礼记》(10见)、《经义考》(25见)。必见天殃、又见人灾,乃可以谋。
© 1996 - 2019 言归于好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陈家山头